汉语言文学系学术讲座
发布者:佚名 时间:2016/12/30 00:00:00 浏览:
为了拓展师生的专业视野,传播合理科学的治学方法,增强学校科研氛围,宏扬民族文化。11月29日14:30,由汉语言文学系文学教研室主任申康秋主持, 康巴方言与民间文学研究所朱茂青副教授主讲的学术讲座“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话语策略之弱假定象征”于B6416教室成功举办。汉语言文学系党总支张力副书记、全体专职教师和近300名同学到场参加讲座。

朱茂青老师首先说明了举办本次讲座的目的,明确了讲座的关键词,介绍了论题的形成过程,梳理、明确了其中的基本概念“少数民族电影”“象征”“弱假定象征”。通过十七年(以《五朵金花》为例)和新时期的少数民族电影(《盗马贼》为例)对比,说明《静静的嘛呢石》等少数民族电影已经寻求到合乎自身表述的象征方式:弱假定象征。弱假定象征可以是少数民族电影的一种有效的话语策略。采用弱假定象征既可避免由于文化距离产生的误解,使不能接受象征的观众可对影片作顺利解读;又可以以象征形成丰富的内涵,能接受象征的观众可以从象征所带来的暗示与多义得到更为丰富的审美体验。最后,朱老师提出:不管十七年,还是新世纪的电影,都是急于突显少数民族的主体性。因此,如何超越民族本位形成对“人” 的关注?如何以文化为关节点关照“人”?如何在自我主体呈现同时达成艺术的普适性?这些是少数民族电影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

通过本次讲座,师生们对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及其中象征手法使用的流变过程有所了解,也学习到了相关的科研方法。在老师的倡导下,同学们表示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为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承继和宏扬作出贡献。(文/胡小双、曾莲 图/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