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下午14:30,由汉语言文学系吴明刚老师主讲的学术讲座“汉语常用词汇考源”在B6416教室成功举办,汉语言文学专业2014级、2015级学生和政法系、教育系、旅游系相关专业的学生到场听讲。出席此次讲座的还有汉语言文系党总支副书记张力老师、康巴方言与民间文学研究所所长朱茂青老师和汉语言文学系语言教研室的全体教师。

讲座伊始,吴明刚老师就此次讲座的目的和意义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本讲座选取“事情/月亮”和“新郎/新娘”、“要”和“不过”、“洗浴/洗澡”和“店/铺”三组现代汉语常用词进行考源,把汉语史的研究和现代汉语的研究结合起来,对三种不同类型词汇的历史演变进行讨论。根据学界的研究,“事情”和“月亮”都是从一个“A+B”式的词组演变为一个词“AB”。这个词就等于原先的“A”, “B”的内容就消蚀了。从“A+B” → “AB”应该有一个过程,但这种演变过程有的看得清楚,有的看不出来。“新郎/新娘”这组实词,最初含义很多,经过历史的演变而成为现在的专指“新郎官”和“刚出嫁的女子”。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两个连词“要”和“不过”,都由动词演变而来,而且经历了完全不相同的曲折的演变途径:“要”演变为假设连词,是通过“语境吸收”取得了原来没有的表假设的语义功能,从而演变为假设连词;“不过”演变为转折连词,开始不是“语境吸收”,而是和他本身语义有关,但它所处的语境也加强了它表转折的功能,最后演变为转折连词。“洗澡/洗浴”“店/铺”这两组与方言相关的词语,它们在历史上的使用情况是复杂的。“店”和“铺”,在唐代到明代这一段时间里没有明显的地域差别,有差别的倒是和不同词的搭配。“酒店”最初在南方形成,“当铺”形成于北方。“洗澡/洗浴”,到清代这两组词使用的南北地域很清楚,现代汉语普通话书面语选取北方使用的词——“洗澡”。
吴明刚老师通过对词的来源、构词理据和历史演变的考察,加深了同学们对汉语词汇的理解,使同学们看到了汉语词汇的历史演变规律。

这次讲座对与语言文字相关专业的学生,不仅仅是知识面的拓展,更是对问题探寻能力的一个提升。汉1543汉语班的李昕欣同学说:“这次讲座使我收获了许多课内所没有接触过的内容,我会将今天讲座的知识融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之中,希望自己以后还可以有机会参加类似的讲座。”(文/胡小双、张凤 图/王梦辉、甘从正)